close

坐著火車穿越了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邊境,臥鋪車廂裡的德國阿姨見我一個人旅行,問到:「你怎麼會想去羅馬尼亞呢?」

「我想去找吸血鬼啊!」我笑笑得順口回了一句。

「這世上沒有吸血鬼的。」她沉了臉,很嚴肅的回答我,大概以為我也是某個瘋狂電影粉絲吧。

「但如此去追尋一個被描述得栩栩如生的傳說,不也是一種浪漫嗎?」我還是笑了笑,翻開包裏厚厚的lonely planet,幫明天做點筆記。「而且傳說的背後都有著一段歷史,那就是促使我到羅馬尼亞的原因。」

如果你曾經看過《歷史學家》,你一定能懂為什麼我來到羅馬尼亞,我決定一趟旅行的目的地理由總是單純,大多是因為一本書,就鄉我帶到了那裡,因為我想走在主角們走過的土地,真實的感受一下書中描繪的場景、歷史、氣氛,即使那個背景只不過是書中一角,所以《藍,或另一種藍》帶我去了福岡,《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帶我去了布拉格,《簡愛》帶我去了哈沃斯,於是,《歷史學家》帶我來到了充滿吸血鬼傳說的外西凡尼亞,喀爾巴阡山脈邊上的Brasov。

火車站外拉客的生意人讓我感到厭煩,彷彿到中國似的,沒有辦法判斷資訊正確性,於是我還是回到了車站內問路,到市區還得搭一段公車,車上坐的大多是老人家,不太會英文,卻熱情的比手畫腳想辦法跟我解釋著要發車才能打卡,經過當地的教堂時,他們靜靜的畫著東正教的聖號,但當Brasov著名的黑教堂(Black Church)出現在車子前方時,幾個老人家興奮地指給我看:「Black Church! Black Church!」示意我一定要去看看,還擔心我不知道怎麼去青旅,七嘴八舌地拿著我的地圖用羅馬尼亞文討論著,最後要我好好跟著一個奶奶走,於是我也很順利的找到了落腳的青旅。

青旅的員工是個眼神很深邃的男孩,髮型也特殊的讓人難以忽略他,於是休息的空檔,我們聊起了吸血鬼。

「我就是出生在外西凡尼亞地區啊。」他很平淡地跟我這個興奮的觀光客說著,大概已經習慣回答有關吸血鬼的問題吧。「我出生在Sighisoara,也就是穿說中德古拉的原型─Vlad the Impaler(弗拉德三世)的出生地,我想你也會去那吧?其實我們當地人並不太說吸血鬼,頂多拿來嚇嚇小孩,大部分還是拿來吸引觀光客的啦!」他衝著我這個"觀光客"咧嘴笑了笑。

「不過,弗拉德是真實存在過的人啊!不是也有人稱他是羅馬尼亞的英雄嗎?」我問著。

「從歷史上來說,是吧!只是他的殘暴讓人們忘記了他的偉大。」他收起玩笑話的表情,跟我說起了歷史。

在十五世紀,瓦拉齊亞(Ţara Românească)親王後裔的弗拉德出生後沒幾歲就被送去了當時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當人質,他在那裏看著學著土耳其人如何的施以酷刑,學著軍事戰爭,父親死後就回歸取得政權,開始了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長期的戰爭,雖然屢屢戰勝擊退了鄂圖曼的入侵,但他對於敵人及自己人民的殘暴舉動狠狠的抹煞了他在歷史上的豐功偉績:他常使用穿刺酷刑,將人活活的釘在尖銳的木樁上,排列在城堡外圍示眾,而且不只對敵人,對自己國家內的貴族、人民都施以同樣的酷刑,所以除了英雄外,人們給了他「穿刺公」的名號。

「不過對於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也是待考究的,畢竟很多殘酷的傳聞似乎也來自敵人的造謠抹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保住了瓦拉奇亞地區,也讓文化可以流傳下來。」說著說著,他用旁邊的電腦搜尋了《德古拉》的小說。「其實啊,弗拉德根本沒有統治過外西凡尼亞地區,只不過是出生地在這裡罷了,你看過《德古拉》嗎?你有空可以看看,其實是因為這本書才將外西凡尼亞和吸血鬼傳說拉得更近。」

愛爾蘭作家Bram Stoker在1897年出版了《德古拉》這本書,塑造了德古拉這吸血鬼的象徵,也把他跟弗拉德牽上了線,而他所描述的德古拉城堡就在外西凡尼亞這區。「據說作者從來沒來過羅馬尼亞,但我去年看完這本書,他裏頭所描寫的吸血鬼城堡,真的跟布朗城堡(Bran Castle)幾乎一模一樣!我想那也是你要去的地點之一吧?」

「當然囉,而且走過外西凡尼亞後,我還要去南邊的Snagov。」我滿心期待地秀著我的地圖筆記。

「啊,你要去追弗拉德的結局嗎?」

「是啊。」

「那,祝你好運!」

 

《吸血鬼外傳》 未完,待續

羅馬尼亞 // 吸血鬼外傳二:起源

羅馬尼亞 // 吸血鬼外傳三:稱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ll 的頭像
    Jill

    Traveler, those stories

    J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